應對手機充電器標準統一
GSM協會17家移動運營商和手機制造商宣布實施跨行業的通用充電器標準,有關手機充電器標準的討論隨即展開。在大家熱烈討論這項國際化的標準時,很多人也想到了2006年由信息產業部提出的一項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。那么,這兩種標準到底有什么區別?在2012年全球開始執行Micro-USB標準時,中國手機充電器市場又該如何應對?
全球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計劃是2月18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“200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”上發布的,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與諾基亞、三星、摩托羅拉、索尼愛立信、沃豐達、高通、意大利電信、西班牙電信等17家手機制造商和移動運營商制定了統一手機充電器計劃。這項計劃表明,簽約的手機生產商和運營商將從2012年1月1日起,所有上市的新手機款式中絕大部分都采用以Micro-USB為通用接口的手機充電器,屆時手機用戶只需一款手機充電器便可為所有手機充電。早在2007年國際電信運營商巨頭已經開始籌備這項計劃,不過當時因為各方利益難以融合,并沒有為計劃確定具體的執行時間。
而我國在2006年12月份,由信息產業部公布了“移動通信手持機充電器及接口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”通信行業標準,在接口方面參照了通用串行總線(USB)類型接口規范,并將統一的連接接口設在充電器一側。采用這樣標準的手機,既可以讓充電器通用,又可以使手機方便地與電腦連接。
從文字上看,兩種標準似乎比較復雜,其實說白了,區別就在改造的“接口”上。國際標準主要是針對手機機身上的接口,國內標準主要是針對手機充電器的接口。泰爾實驗室主任何桂立曾表示,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并不存在不兼容的問題。相反,如果二者能很好地結合,將更有利于手機充電器的根本統一。
也有媒體分析,我國制定的標準對于廠商而言具有過渡作用,但國際標準“革命”更徹底。
從理論上講,兩種標準的制定都有助于手機生產廠商降低成本,減少電子產品對環境的污染。但是從國內標準發布至今,一直沒有采取強硬的執行措施,主要依靠生產廠商的自覺行為。如果屆時諾基亞等國際廠商采用國際標準,國內手機廠商采用國內標準,甚至不按標準執行,那么這項計劃在中國市場是否會成為一種形式?所謂的手機充電器的統一又從何而來呢?以此推斷,除非將這兩種標準以法律的形式進行規定,采用強制措施執行,否則手機充電器始終很難統一。
拋開手機終端生產商不談,僅手機充電器行業就將面對巨大的市場沖擊。如果按每個充電器30元人民幣來計算,3億個手機充電器也會帶來巨大的利潤。一旦手機充電器統一,無形當中國產手機充電器廠商的利潤將會被大大削減。
盡管國產手機的銷量無法與諾基亞、三星等國際巨頭相比,但在國內二三級城市仍占據了一定的市場,其中手機充電器已經成為手機廠商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。在手機廠商和手機充電器制造商都將受到沖擊的前提下,國際化標準如何更好地規避這種風險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。
當然,若從長遠利益來考慮,手機充電器的統一有助于進一步規范手機充電器市場。俗話說“放長線、釣大魚”。這項計劃若成功實施,將會消除高達51000噸不必要的充電器,對節能環保將是一個福音。